顯示具有 From My Kitch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From My Kitch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誰來晚餐

心情低落了一陣 少參與社交活動 也久未邀宴親朋好友 想想打起精神最佳方式就是在家中宴客 激勵自己收拾屋子和他人 connect. 原本是 5,6 人聚餐 結果一下又變成13個人的晚餐 還好不是   Hobbit 中的不速之客

該怎麼料理13個人的伙食?本是舒緩情緒的手段怎的無事又徒增壓力? 問 R 你的母親一向好客 如果是她會燒什麼樣的菜? 他答 "不就是一大盤沙拉 一大盤 pasta  一個甜點 吃飽就好 沒人像你那麼麻煩" 問題是大家踴躍加入還有不請自來 除了聯繫感情當然也希望吃頓好飯

長周末的周一早晨醒來後一切尚無頭緒 完全不想面對 只好向自己精神喊話 如果只覺壓力沒有樂趣 那麼完全失去請客的原意 於是早上9 點提著菜籃奔出門 跑了兩處集中精神採買 10 點滿載而歸 立刻馬不停蹄開始把各種預先需要料理的食材分類處理 甜菜入烤箱 咖喱醬汁先熬起 蝦去殼 魚去骨 沙拉醬預先blend  各類蔬菜洗瀝川燙。。。。

下午四點客人就要出現 我披頭散髮 multi tasking  交代家中另一人清潔工作 結果 R 先是告訴我兩個禮拜前的感冒尚未完全復原 必須不時歇息 又告訴我最近一份研究報告出爐 如果男子從事太多家務會影響兩性關係 又嘆昨晚在友人的 party 時好不容易一切如常 今天又無端惡化 終於被我開口損回去 "你昨晚覺得舒暢大概是因為我還沒叫你做家事"  嘟嘟囔囔吸塵完畢又哀怨我都未給予嘉許 做點小事還要邀功 咄!我沒賞白眼已是客氣



一陣忙碌過後 晚餐準時開席 友人貢獻了三道中式前菜

醉雞
涼拌黃瓜
醋拌香菜腐皮

我的 International 雜燴

蒜烤螃蟹
泰式海鮮南瓜咖哩
奶油焗白菜
鮭魚青蔬 soba
 韓式炒冬粉
甜菜芝麻葉沙拉

黑米芝麻湯圓

席間妹夫提到一個印度的古剎 可以前往拜訪住宿 在高科技公司任職的工作狂女友不斷追問 “到了那裡要做甚麼?”  “nothing, just relax doing nothing"  " 我是問有什麼行程活動可以規劃?”  “No, you don't do anything, just learn to let it go" ”如果沒有旅遊節目和事先安排的活動 那為甚麼要去?”   ”Why do you always need to do something?" 兩人完全沒交集的各自表述。唉 我這個每天行事曆都要填滿的女友完全無法理解放空放下的意境 看來每人覺得舒適自在的標準十分相異

散席後 給自己倒杯紅酒 攤在沙發上累得動彈不得 琢磨著下回還是邀請大家下午茶吧!


喜歡極簡風 就畫個飯鍋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Simple Culinary Creations - Herb Roasted Chicken

烹飪對我是興趣 therapy 創作的性質勝於家務和責任 如果變成義務我就十分抗拒。從喜歡買 cookbook 上烹飪課 挑戰繁複的菜式 It has come full circle 又回歸到簡單隨意 不秤不量 冰箱有什麼就燒什麼 大概有點 California Cuisine 精髓 只要食材新鮮優質 就不難有好滋味。


Claudio 替我在後院種了一個 herb spiral 省了許多臨時需要採買的麻煩。也增加了烹飪的變化


1。採了四種香草 parsley, rosemary, sage and thyme 不正是 Simon and Garfunkel 的歌嗎?


2。香草切碎後加入核桃油(或橄欖油鹽 現磨黑胡椒


3。雞的皮肉輕輕分開  將 2 的混合油料抹在雞的皮層下和表面置放 30分鐘


4。 烤箱預熱 425 度 烤30 分鐘


沒有吃完的雞肉 第二天加入蔬菜 蕎麥麵 薑醋 dressing 變成 Soba Salad 正好拿來當作家中病患的午餐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Old Town, Tallinn, Estonia



旅行過後 如果不及時整理照片筆記 許多記憶隨著時間難免逐漸模糊 不過我還是喜歡用心眼看事物留印記 許多人出遊是不斷的按快門 幾乎只從相機的 viewfinder 裡體會風土人情 而且每到一處任何背景 建築景點都不放過 不斷的你照一張我照一張到此一遊沒停過 我喜歡悠閒的置身其中隨意遊走  天下之大永遠裝不盡也兜不完 不如攝像留記念之餘也活在當下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老城有種樸拙的 charm 所有的人潮 集會 歌舞演出活動都在 Old Town Square 進行。 Estonian 文是最難的一種語言 它脫離蘇聯獨立後為了驅離之前統治他們的蘇聯軍政高層 訂立必需能說 Estonian 文才能取得公民權 大概也藉此排除異己 


脫離蘇聯後的愛沙尼亞 效仿新加坡 積極發展科技 吸引外資 用優惠關稅推動貿易 算是東歐裡比較對外友善的國家 我尤其喜歡四處都有 wifi 的便捷。 荷蘭的老友 S 就曾安排了許多中國音樂系的學生到此地繼續深造古典音樂 師資十分優異不亞於西歐國家。


四處販售50種香料密製的 Roasted Almonds 焦糖香料炒在一起香氣撲鼻 不得不投降



 

從山頭眺望的老建築和 Baltic Sea


咦!誰在偷拍我的背影?


也許那天走得餓了 中午在一家巷弄裡的小館子倚著幾百年的老牆 就著昏暗的燈點了一份 Estonian Dumpling Soup 搭著沙拉 黑麥麵包 裝在粗陶的碗盤 雖然簡單無奇 典型 peasant style 的食物 但是美味無比 回來後念念不忘 於是沿著記憶的味蕾複製了這道湯

雞骨湯加入切丁的洋蔥 紅蘿蔔 馬鈴薯。蔬菜煮熟後加入小火燜熟撕成條的雞胸肉。用麵粉 雞蛋 牛奶 (或舀出雞湯)調成濃稠的麵糊 沿著碗邊用小湯匙將麵糊如麵疙瘩一匙一匙刮進湯裡 煮熟浮起後 鹽 胡椒調味 最後加入切碎的 dill 蒔蘿葉提味。似乎也就是蒔蘿給了這鍋湯畫龍點睛之效。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Chez Echo

不知從何時起我的住處變成親友們喜歡佇足的渡假/避難所 每個星期有一天母親要來傾倒一週的牢騷 聽來聽去都是同樣的內容 無一不是可以解決卻庸人自擾的問題 每回耐著性子聽完 都會回問一句 “ 可不可以也告訴我一些這星期所發生有趣或愉快的事情” 她必然沉默以對 很感慨為何母親總是用負面的角度看待任何事 最近住家附近新開了一間複合式超市 我雖不常在超市買菜 但是也樂見地利之便 隨時可以採買補充 開幕當天興奮轉達 母親卻回我 “有個最大的壞處 就是增加了附近的交通流量” 她既不開車 也不受任何妨礙 總是先往壞處鑽 送她去畫油畫 她抱怨顏料弄髒衣服 而且畫室裡的老太太們都只顧著聊天不認真畫 我也就由著她整晚抱著電視 沈迷於哭哭啼啼的韓劇光碟

姊姊和老薑為了彼此擁有私人空間 保持一些健康的距離 她也要每週來住一宿 我們兩人則是玩耍居多 吃吃喝喝一起看書翻雜誌 交換一些時尚養生心得 偶而也互吐一下牢騷。暑假期間小 D 經常出現 他最喜歡做的幾件事 逗弄貓小姐惹得她齜牙翻臉要咬人 躺在我的發呆椅上讀 fantasy novels 窩在廚房看我變出什麼把戲 這些時日在我調教之下 居然從一個完全不碰蔬菜的人變得甚麼都願意嘗試 可能也得怪他爸只會 steam broccoli 無鹽無油無調味 如果是我大概也食不下嚥。妹妹的女兒 Chelsea 最近也加入行列 三天兩頭吵著要來小住 她自小喜歡跟在我身邊轉 對我家中的物件 皮包 鞋子都饒感興趣 當然最有興趣的也是甜點。

上個星期五我下班返家 妹妹來電話通知要和妹夫一起送女兒過來渡週末 “我們不會留下來晚餐 但是如果妳堅持要留我們的話 我們也很樂意留下” 唉! 這話說了我還能不堅持嗎? 翻翻冰箱沒有任何魚肉 掛了電話披頭散髮趕出六道素菜 還用 blackberry 胡亂整出一道點心 搭著香草冰淇淋倒也瞎朦了過去


一個住在外州的晚輩 只要遇到感情創傷 生活挫折 也要買張機票飛到我這裡療傷 記得她停留期間 我每天出門前會準備好麥片 切好水果 煮一個 soft boiled egg 放在蛋杯裡和麵包果醬留在餐桌上 有天她說 當她看到早餐的時候幾乎掉淚 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對待過她 我聽得心酸 在我看來平凡不過的早餐 對這個從小沒有母親在身邊的人來說竟是難得的 treat

如果只有一人留宿 客房自然派上用場 如果是兩位女客 也可勉強擠間客房 如果小 D 也同時出現 他就在我書房打地鋪 我戲稱住處已經成為民宿, 不過 B&B 只要供應早點 我是連晚餐都供應。有時也納悶民宿何以經常客滿? R 的結論是我看似鎮定沈穩 即使廚房裡忙得人仰馬翻 還是從容以對按時出菜 所以客人不覺得是叨擾或是有 stress 加上自己喜歡嘗鮮 經常更換菜式 也是客人輪番前來的誘因 當然還有熱情貓小姐使出渾身解數娛嘉賓


如果想偷懶 又有胃口奇佳的 teenagers 我就用大盤的 Paella 和 Fennel Salad 對付


和 Chelsea 一起做的 Summer Fruit Tart 不過酥皮加了 10 湯匙的奶油 讓我的減肥大計又大退兩步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食物的誘惑

我的體重向來無太多變化 總在上下幾磅範圍移動 不過十分惱火的是近幾年不論怎麼消減清瘦 小腹永遠一圈贅肉 先是怨怪遺傳 母親當然不服 結果發現阿姨表妹大家都有類似煩惱 最後全家自我安慰下結論此乃家族宿命無可逃避。後來想想這個說法不通 年輕時我也曾像竹竿 倒也不能全賴到祖先身上。

這一陣痛下決心要甩掉最後死守不放的頑固贅肉 研究各派理論 施行手段不外乎飲食運動雙管齊下。運動不是問題 這一部份我的自律性頗高也能堅持 不過飲食一事就不是如此易行 不同意節食也不贊同每日計算卡洛里 加上誘惑不斷 最後決定先從增加全食生食開始 也盡量少油少糖。

昨天在家工作 晨起後飲下一杯蔬果汁 吃了點水果補了些燕麥片 一切正常無礙 中午準備了一大盤改良版希臘沙拉 什錦生菜葉 紅椒 番茄 黃瓜 橄欖再加了牛油果 caper 和feta cheese. 因為晚上要看電影需提前晚餐 所以中午就用沙拉打發.

一個下午 只見我家另一人幾度到廚房翻冰箱 最後把另一大碗wheat berry salad 清掉。到了下午三點我也開始飢腸轆轆 啃了幾片rosemary 脆餅 意興闌珊放下工作隨瀏覽了平時拜訪的幾個blogs. 結果逛到 Basil & Chive 欣賞了圖文並茂的美麗封存愈讀愈餓 口腹之慾久久驅趕不掉 到了4:45 pm 終於投降 雖然沒有水蜜桃但是有剛採買的李子 走進廚房做了一個迷你的 plum cobbler 因為是小鐵鍋只有圓徑6吋 20分鐘就烤好


R 從書房聞香而來 我好意分享 不過此人某些事情死腦筋 堅拒不食 問他三番兩次翻冰箱 為何現又拒絕 他說甜點必需飯後而不是飯前食用 所以要等到吃過晚飯看完電影後才能開動。剛出爐趁熱嚐兩口也不行嗎?怪哉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What's for Lunch?

旅人疲倦歸來 前幾日食物中毒 加上加德滿都空氣過度污染 鼻腔也感染 每天煮熟的咖哩吃到膩還是無法防禦阻擋細菌侵入。八天登山的日子雖然空氣潔淨 但是一切陽春原始 每日只有少量的食物和大量的體力消耗 其實這本是許多地區人們生活的常態 反倒是在美國超大的食物份量加上四肢不勤 創造了肥胖一族和許多慢性病後遺症

R 說想念我的廚房 想念加州的蔬果纖維 趕緊搜索冰箱看看可以即時變出甚麼花樣 撫慰一下水土不服加上幾輪抗生素轟炸過的腸胃


我用新鮮 Burrata cheese 取代傳統的 mozzarella cheese 口感更加 creamy 從陽台摘了幾片羅勒葉 除了香氣也提供了顏色上的對比


參考紐約時報上個月的介紹 新鮮蠶豆連皮帶莢滾上橄欖油 鹽 胡椒 高溫 450F roast 25鐘後 連皮帶莢全部都可吃進肚子裡 我用核桃油取代橄欖油 只是個人偏好增加一些 nutty flavor


新鮮蘑菇和野菇料理的 mushroom risotto, 手邊沒有雞湯 先用洋蔥 芹菜 胡蘿蔔 香料熬了一鍋蔬菜湯 整個屋子香氣四溢 不過煮 risotto 需要點耐性 一勺一勺的湯汁加點白酒不斷攪拌將米煮熟 最後拌入炒好的菇類和 parsley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Magic Sauce

在日航飛機上看了一部有趣的日本電影Rinco's Restaurant 像許多以料理為主軸的電影 故事帶著童話及奇幻異想世界的手法

故事的女主角 Rinco 從小喜歡烹飪 原和男友同心協力準備開一家咖哩屋 突然在開張前夕愛人一聲不響離去 人財兩矢的她悲痛不已 失去了聲音再也說不出話 走頭無路之際回到從小即十分疏離的母親家中 最後母親同意讓失魂落魄的 Rinco 把後院的儲物間改成食堂

Rinco 每天只做一桌客人 把自己所有無法表達的情感和對料理的執著全心投入 吃完她精心從 scratch 開始調製咖哩醬汁的大叔 想起遠走的妻子涕淚縱橫 第二天意外接到早已成為陌路的前妻電話之後 更深信不疑 Rinco 的料理具有魔力

一位少女慕名帶著她所暗戀的對象滿懷希望的來到食堂 表達了心願後 Rinco 細細的調製了一鍋濃湯 當然兩人喝完了湯 愛情火花也迅速滋生

鎮上一位總是一身黑衣面容哀戚的寡婦在大叔的安排下也來到食堂 她的雙眼藏在帽子前簷的黑紗後 行屍走肉般的掛在餐桌前 彷彿沒有任何事可以喚起她的生機 當 Rinco 端出一道一道精心料理的法國菜和搭配的酒之後 只見她的肢體逐漸放鬆眼神發亮 最後脫下手套痛快地用手大啃羊排 下個鏡頭這位寡婦身著彩衣神采奕奕腳步也變得輕盈

不過我要說的不是 Rinco 的故事 而是看完了這部電影後一直念念不忘電影中她用許多材料慢熬製出的咖哩醬 可以想像滋味絕對勝過一般坊間販售的日式咖哩cube, 但是搜尋了半天卻不多見這類食譜 要不就過於簡略 最後終於找到一個看似 promising 的食譜 上面還強調 you are not going to like it though 因為程序太過麻煩

雖然麻煩 還是未打消我的興致 星期天的早晨也借了那份專注 穿上圍裙將材料一一切洗烹煮 屋內充滿著濃郁的香氣 洋蔥薑蒜的辛香 香蕉蘋果的甜和番茄的酸巧妙的融合 再自己補加了些 cayenne 辣椒粉 我也仿效大廚的堅持 讓醬汁醞釀四天 現在就耐著性子靜待星期四再揭蓋

食譜可參考這裡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一個人的晚餐

這星期氣候又急遽轉冷 上了一天班回家不想碰生冷的沙拉 也沒太多精神料理複雜的菜式 就會想到媽媽的另一道家常菜 十分鐘可以上桌的明太子豆腐羮。拿它配上白飯就是我一個人的晚餐了。


明太子也就是醃製過的明太魚 (Alaska pollack) 的子 韓國和日本超市應該都買得到 小時候鹹而微辣帶點魚鮮的明太子常常上桌 當成一道小菜就著熱熱的白飯食用。這道羮湯只需幾種基本材料:明太子切小塊 嫩豆腐切丁 青蔥切成蔥花

拿一只小鍋加些雞湯或 dashi 煮滾後 加入明太子略煮 再續入豆腐 最後淋上一些麻油 灑些蔥花即可 因為是醃製過的魚子 我不用再調味加鹽就已經十分入味。


照片似乎不太能顯現精華 各位看官只好自憑想像或者也不妨動手一試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韓式辣年糕


這是上回答應要 post 的韓式辣年糕 再簡單不過的食材 完全不費事的烹煮方式 也許是從小吃慣的口味 對我而言是 comfort food, 不過年糕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但是拿來當冬天的點心有種溫暖的飽足感


用的是韓國店販售的條狀年糕和一般炒年糕使用的切片只是形狀不同 如果太硬先用冷水浸泡一會 在一只鍋內加入三湯匙的韓國辣椒醬 (英文名稱是 hot pepper paste, fermented) 三杯水 一湯匙糖 一湯匙醬油 攪勻煮滾


把適量年糕加入鍋內轉小火不時攪拌 煮至年糕軟糯 調味料變得濃稠裹住年糕為止。有時媽媽也加魚餅一起熬煮添加鮮味 韓國辣椒醬其實並不辣反而甜味較重。最好趁熱吃 年糕涼了口感又變硬了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週末的遊戲廚房

星期六的早晨往往比平時還忙碌 先要到農夫市場買新鮮蔬果 到肉鋪買肉 去 cheese shop 補充存貨 咖啡店買咖啡豆 Boulangerie 買麵包 所有的東西雖然都可以在連鎖的超市一次辦齊 如果要買到好品質的有機食材 artisan food 就只有辛苦多跑幾處了

許多人省略早餐 沒時間 沒胃口 沒準備 或是減肥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是不智的 我的客人常覺得奇怪 怎麼有人一大早吃的下許多東西 其實給予身體足夠的燃料反而能啓動新陳代謝。今早喝了一杯 blood orange juice, 一個水煮蛋,一個烤番薯,一杯咖啡, 兩個鐘頭買菜回來後又補了一杯低脂牛奶加香蕉 野生藍梅 和 flax oil 混打的綜合飲料 會不會營養過剩啊?


你們大概已經猜的出 如此繽紛的蛋杯是誰的收藏了 像是穿了件花裙子


這道簡易十分鐘內可以完成的 fennel apple salad 經常出現在我的餐桌上 吃過的人往往是欲罷不能 簡單的材料和調理卻頗富滋味。將生的 fennel 和蘋果 (Fuji or Granny smith) 切絲 加橄欖油 檸檬汁 鹽 胡椒調味 上面灑上刨成薄片的 Pecorino Romano cheese 和 fennel 頂上的青綠鬚末即可. 一碟沙拉加上 crusty walnut bread 就是我的午餐了


我不缺鍋子 也無意願購入新鍋 這只紅色的 Staub 是姊姊今年收到的聖誕禮物 她的小廚房鍋滿為患 於是轉到了我的手上 今天盤算著用它來做一道 Moroccan Chicken,傳統上是用圓錐形的炊具 tagine 來烹煮,不過 Staub 的效果應該更佳


這道菜的祕密武器是我自己鹽漬的檸檬 去年園中的 Meyer Lemon 豐收後 自用送人外 留了一些用鹽浸漬 可以入菜增加色香味層次


Moroccan Chicken with Preserved Lemon & Olives

烹飪於我 除了滿足口腹之欲 更常是試驗兼遊戲 畢竟餵飽一個人不是難事 將市場買回來的食材變成各式菜餚 得到的滿足與樂趣其實無異於其它類型的藝術創作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魔芋


打電話謝謝雲南姑娘給我的黑木耳 電話那頭她大聲向我建議 "不如我們一起去賣魔域吧" 咦! 這是什麼概念? 魔域是何處艱險的地方? "不是不是 是水晶豆腐" 怎麼又變成食物? 弄了半天她說的是魔芋 但是我孤陋寡聞 還是不知為何物 一陣形容之後終于了解原來是我平時認知的蒟蒻或日文的 konnyaku

久聞此物對身體裨益良多 低蛋白 低脂肪 高纖維 膨脹率大具飽足感 而且可以降血脂 降血糖 血壓 減肥 美容 排毒...但是目前中國超市和日本超市都有販賣 而且種類甚多,有整塊 片狀 麵條形... 我們看來當不成魔芋西施 不過卻提供啟發了我另一種食材選擇

雖然沒有立下新年志向 但是基于健康和虛榮的理由 我從今年起對放進自己肚子裡的食物多了幾分思考。 許多人對自己的車子十分寶貝 加入什麼樣的汽油品牌等級都有所堅持 但是放一堆垃圾食物飲料進入自己無可替換的身體卻不以為意 十分矛盾的邏輯

蒟蒻本身沒有味道 必須用其他食材和佐料去提味 我切片川燙后 加入用油爆香的辣椒 蒜末 蔥白 再用醬油 糖 調味煮幾分鐘 調點太白粉打糊水勾芡 起鍋時淋些麻油洒上綠蔥花,也許勾芡讓調味沾在表層似乎比較入味 沒有各自為陣的分離感。

如果真能讓我瘦身美容 我願意天天步入魔域!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香料


妹夫給過我許多印度菜的香料 這個可以置放七種香料的小圓盒 雖然深得我這個喜歡盒子人的癖好 但是一直未拿出來使用 像多數的人一樣覺得印度菜用料複雜 程序繁瑣 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 intimidating.

無意中發現一本食譜 5 spices, 50 dishes , 全書只用五種基本香料 胡荽子 (coriander seeds) 小茴香子 (cumin seeds) 芥菜子 (mustard seeds) 黃薑粉 (ground turmeric) 辣椒粉 (ground cayenne) 簡單易讀也很容易複製 前三類種子不是在熱油裡先爆香就是磨成粉入菜。 書的首頁 作者 Ruta Kahate 給了讀者幾項承諾

Indian food that’s not intimidating
Simple recipes but not simplistic dishes
The same spices, but not the same flavors
No hard- and- fast rules


至於正不正宗 我就無法斷論了 試做了一道 curried mushrooms and peas 應該是北印度的菜式 将洋葱丁炒得金黄後 加入切碎的薑蒜 和磨碎的小茴香子+胡荽子 黄薑粉 辣椒粉四種香料 一起快炒 加入番茄丁 香菜末炒拌後 加入蘑菇 青豆 加點水 小火燜煮十分鐘。看起來不起眼的菜色 用黃薑粉一提 立刻呈現印度菜熟悉的褐黃 而且第二天味道進一步融合後 尤勝剛起鍋


拿出廚房剩餘的花椒 另外做了一道中式涼拌黑木耳芹菜 只用了一些醬油 麻油 糖 醋 白胡椒 花椒 應該是個十分低熱量的菜 很適合我近來的減肥削肉大計。黑木耳來自我的雲南女友依甩 是她家鄉的產物 這個來自西雙版納深山的美麗女子 逃婚後遠離老家在大都會闖蕩多年 卻依舊保有著善良單純 豪不矯情的樸質天性 我們相約卸下浮世的擔子後回到西双版納 守著依甩老家的橡膠園茶園 穿起婀娜的筒裙 一起把盞品茗

照片中描金彩繪的盤碗也是父親的收藏 不是我的風格但是大宴小酌還是經常派得上用場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和小熊再次相遇

晨起時瞄了眼窗外的溫度計只有華氏 33度 已經比在 Lake Tahoe 上山滑雪還要低溫。這樣的天氣讓我懷念起外婆家的炕 晚上幾個人擠在在炕上排排睡 白天捲起鋪蓋 端出矮桌就可吃飯 冷天還可把飯鍋藏在被子裡保暖。

今早出門時捨棄了時尚 穿上羽絨大衣 還加了頂毛帽  雖然臃腫但是像裹在一床棉被裡十分輕軟溫暖。下了班也無意在外多逗留急急返屋。回家發現頑皮的 Minimi 把玩具一一從籃子裡叼出 散的四處都是 居然還一屁股壓坐在我的手縫粉紅豬上得意的望著我 真是“慈主出敗貓”嗎?

原本應該留給運動燃燒熱量的時段 因為天冷不想外出 反被我用來烘烤食物囤積熱量。今晚再拿出小熊烤模 這次改用高纖多穀有機 waffle mix 自我安慰 健康訴求多吃無害。小熊的細節烤得比上次分明 尤其是伸出的兩個腳丫子 真的逗人。但是健康的食品往往要犧牲美味 與雞蛋糕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不過這回我倒是記得先照相再向它們下毒手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Popovers


冷天總想往烤爐靠近 只要廚房裡有麵粉 雞蛋 奶油 糖 牛奶等基本班底 可以發揮的空間無限。冬天的我似乎總是處在飢餓狀態 經常在渴想各種剛出爐的食品。 舊金山聯合廣場邊的百貨公司 Neiman Marcus 附設的頂樓餐廳 The Rotunda 每次上菜前招待的不是麵包 而是 Popovers 烤得熱騰騰 內裡鬆軟 塗上奶油 果醬 美味極了


The Rotunda 餐廳頂上美麗的彩繪玻璃

雖然平時去 Rotunda 多半是喝下午茶 但是有時也會為了思念 Popovers 特意去光顧 這個頭重腳輕的Popovers 製作其實十分簡單 唯一的祕訣是烘烤的30分鐘期間不能打開烤箱偷窺 所以請忍住你的好奇心 等時侯到了再開爐。


下午茶的精緻點心


曾在 Food Channel節目看到一集專門介紹有間餐廳 創意使用 Popovers 代替麵包中間夾各種蔬菜肉類組合做成三明治 也頗受歡迎  看完後差點也想跟進在舊金山金融區擺攤哩

材料:

麵粉 1  1/2 杯
牛奶 1  1/2 杯
雞蛋 3
奶油 5T + 塗抹烤模用的份量 (先融化)
鹽 1t

425 度烤箱預熱 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後 倒入 6個一組的 Popovers 烤模 置入烤箱下層烤30 分鐘即可

趁熱食用 不然體積會癟縮。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Honey Bear


發誓再也不買廚房用具 但是看到這組小熊烤模還是忍不住下手 這個 John Wright 1984 年出的 cast iron muffin pan 到底是 Teddy bear 還是熊貓不太確定 不過上面八隻小熊 姿態動作各異 圓滾滾的十分討喜。 如果你數來數去只有七隻 那是因為有一隻已經被我吃下肚子才想起要補張照片


我對 muffin 興趣不大 但是很懷念小時候常吃的雞蛋糕。每次去本城的 Japan Town 用餐逛書店後一定要彎去買現烤的魚形內夾紅豆餡的雞蛋糕。為了節省試驗時間 減少失敗率 我的食譜是直接參考 Christina  (給遠方的這尾魚 )的配方 但是還未完全掌握如何烤得上色平均


我也曾一併發誓今年不再採買 Le Creuset 產品 但是這個蜂蜜罐 造型樸拙 顏色又陽光 實在是讓人一見傾心 也給冬日廚房添些色彩 罐內附上同色 silicon dipper 同樣實用可愛。很迫不及待要去農夫市場買回蜂蜜填滿它的肚子哩。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週末餐敘

在 “我的父親母親” 續集 post 之前先上菜吧 自九月底出門渡假回來後 還沒和妹妹見到面 她要給我的生日禮物尚無法交到我手裡 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週末廚房開張 請家人朋友前來小聚。原本計畫規規矩矩做 5-course Provencal dinner 一道一道上菜 結果眾人口味各異 最後臨時急轉彎 變成大雜燴。照例我沒有對著菜照相的習慣 一旁照相的人和我一樣技術欠佳 大家多包涵

素食者的 Green Bean Salad


葷食的 Thai Beef Salad


回敬 Michael 的四川口水雞


既然調了麻辣醬汁 就再補一道麻辣牛筋



受歡迎的辛辣泰式海鮮鍋


給嗜食豬肉的妹妹做紅燒排骨



再給妹夫做一道印度菜 不是太成功 不過心意到了

一個長輩曾說想要一天不安寧就在家請客 想要一年不安寧 就大興土木蓋間屋子 如果想要一輩子都不安寧就討個小老婆。雖然一天忙碌不寧 大家圍聚在餐桌 酒酣耳熱 暢談時事 分享交流 最後端上擂沙湯圓當甜點 看到大家心滿意足的笑臉 還是值得!